古厝鄉情‧山水情懷--席德進專題

 古厝鄉情‧山水情懷--席德進專題 

「我的水彩畫是包含了水彩、油畫、素描、水墨的技巧和特徵,所以我的水彩就不是純粹的水彩畫,而是研究素描的結構、空間。油畫用色的強度變化,有水墨畫的用筆和氣韻、韻味,加上我對自然的體驗與觀察,對現代藝術精神的掌握,加進中國書法用筆,揉合東西方繪畫的特質。」──席德進 

1970年代是席德進開啟台灣古厝與山水主題的高峰,他擺脫了早期畫面常出現的街頭煩囂,避開了巷尾的違建疊屋,也越過了廟前熱鬧的市集,開懷投向了廣袤無邊、平靜幽謐的山林田野。早期作品中「人」的地位總佔了相當的份量,在中晚期作品中,構成他水彩主調的是自然的延伸,是山河的自語。在鄉土運動風起雲湧之際,他大量描繪民間風物、生活百態與自然美景,以其簡練的線條與大筆的渲染,掌握住台灣海島煙雲瀰漫的獨特氛圍。在中晚期的構圖中,簡單俐落地勾勒景物神韻,以深遠的地平線為造景的起點,席德進揮灑其濕潤的筆調,由遠而近地滲透進溪流、平野、沙洲、草原、叢林,全然融為一體,渾然天成,把大地染成了水氣淋漓的境域,演繹出自然的和諧與秩序。 

    馬中欣成長於台灣,閱歷豐富的他遊歷過196個國家,除了是一位國際旅行家,也同時具有攝影家及收藏家的身分,曾擔任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,在世界各地舉辦多次攝影展。現年81歲的他年輕時即活躍於藝術圈,和席德進、郎靜山、朱銘、丁雄泉、張傑、顧重光、楊興生、于彭等人成為好友。特別的是和楊興生為無語不談的莫逆之交。1997年在楊興生的介紹下,認識席德進,成為互相切磋攝影技術的好友,並陸續購藏席德進的畫作。楊興生當年極力向其推薦席德進作品:「老席的畫底子深、功力強,具有高度收藏的價值。」席德進1981年過世後,收藏成癡的馬中欣又於19851989年間,在楊興生經營的第七畫廊,收藏不少楊氏精心留存的席德進佳作。

   Lot 1057《寧靜山村》,是席德進歌頌田園的經典之作。群山包圍的山村,恬靜安逸,宛如世外桃源,舒坦的綠色稻田,被渲染的層層分明。席德進在這些細微的地方,展現他對水分控制的高超技巧,水分若宣洩過度,物象會交融混雜,不成形體;水分太乾,則又顯現不出田間作物「風吹草動」的陰柔特質。近景一潭靜謐的水面泊著兩艘小巧的竹筏,並採數筆線條俐落地描寫插入水中的竹竿,襯以遠景層層相疊的錯落山勢,建構出畫面深遠的景深,也塑造出靜僻的田園風光,寫意之情流竄其間。這就是席德進的繪畫美學:在蘊含豐饒的主體中,發軔出讓人心馳神會的客體。這與一般所謂的「寫生」所呈現的境界不同,席德進從他的自然觀中,將現實的自然,化為一幅幅深潤大器的作品,讓人馳然忘返於那亙古的空間。

    一個畫家最可貴的是,能夠不斷超越自己。在席德進的創作生涯中,歷經了1960年代遊歷歐美的洗禮,以及源自中國悠遠文化的呼喚,從普普藝術(Pop art)、歐普藝術(Op art)、硬邊藝術(Hard-edge painting)的豔麗油畫創作中,轉向色彩輕盈、水氣蒸騰的水彩作品,畫風丕變,深深震撼、撞擊其心靈,產生巨大的掙紮、取捨與蛻變。步入70年代,由於心境的提昇,中晚期的作品轉趨帶有淡泊寧靜、平穩深層的特質。 

 Lot 1057 席德進《寧靜山村》水彩 紙 1978  55×75 cm

來源:收藏家馬中欣購自楊興生經營之第七畫廊(1985-1989)

Lot 1058《水岸山嵐》中,席德進以行雲流水般的筆法,與富有書法勁道般的筆勢,共譜出山巒重重起伏的韻律與節奏,展現層層山勢籠罩在雲霧瀰漫間的蒼茫與氣韻。畫中筆勢流暢自然,水分控制恰到好處,通透暢達地浸染於畫面空間的每一角落,讓人感受山川有靈的境地。在煙波浩渺的水面,幽深蒼綠的沼澤平林,或遠或近地自兩側渲染而出,一抹清靈山嵐在山與水的交界間,靈動而現,均在席德進畫筆下,繪出了一份無盡綿延的平垠與飄渺,讓觀者如置身仙境一般。

Lot 1058 席德進《水岸山嵐》水彩 紙 1976   55×75 cm

    來源:旅行、攝影與收藏家馬中欣得自席德進 

透過收藏家馬中欣所述,在這Lot 1059《古韻風華》背後,潛藏著一段席德進的佚事,當時馬先生從楊興生處購得此作時,楊氏曾和他回憶一段陳年往事:1977年幾乎是席德進畫古屋最勤奮狂熱的一年,常常看到他獨行俠似的,穿梭於窮鄉僻壤、古屋窄巷中。有一天,席德進又開著那部奧斯汀mini小車,到一個偏遠鄉間去尋找作畫題材。好不容易打聽到附近村莊有座百年老屋。席德進欣喜地循線前往,映入眼簾的卻是改造過度、古意盡失的古宅,不儘屋頂的舊紅瓦變黑瓦,大門的舊木門變鋁門,廂房旁更加蓋了不倫不類的新建物。席德進除了惋惜屋主的無知,毀了一棟作工精細且年代久遠的古屋,也感慨政府對文物保護的不力,導致台灣很多具有保存價值的古建築,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,逐一被剷平,成為永久的遺憾。

Lot 1059 席德進《古韻風華》水彩 紙 1977  56×76 cm

    來源:1987年馬中欣購自楊興生經營之第七畫廊 

楊興生當時繼續轉述:失望之餘的席德進正想離開,卻在村路外圍意外發現一處由古老廟宇和民宅混合、結構特殊的古老聚落,他不由得眼睛一亮,那蒼老的容顏、古樸的韻味,觸發了席德進內心深處最大的共鳴。這位對台灣這塊土地具有深濃情感的畫家,於感動中,抓住《古韻風華》那古老的神韻,在渲染而出的湛藍山色下,用畢費般強勁有力的線條,刻劃出古建築在時光洪流中,卓然挺立的身影。蒼老,卻更有古韻。悠遠,卻不失風華。 

   經過一夜沉寂,日出時分,金黃色的陽光喚醒兀自沉睡的觀音山。這座位於新北區與淡水河口相望的觀音山,在席德進心中,宛如一座聖山,他曾對前往淡水寫生有以下描述:「我常常在日落之前趕往淡水,看那退潮後浮現的沙灘,水流走後枯竭的河床。徘迴在白鷺群棲息的江畔一片水草與雜樹叢旁。沒有人跡的沙洲,如身臨洪荒時的大地,將自我遺忘。」面對這山明水秀的自然風光,往往令他流連忘返,停下腳步,畫下其眼中的瑰麗倩影。

 

景薰樓曾於2021年春季拍賣會,呈獻席德進1979年完成的《淡水彩霞》一作,與此回1978年的Lot 1060《淡江風光》,不僅創作年份相近,也有相似的構圖,《淡水彩霞》以時間為經,以淡水河口為緯,在廣袤無垠的河面,近處連綿蜿蜒的沙洲,遠方山勢綿延的觀音山巒,於鄰近黃昏時分,染上一抹由粉紅轉至淡紫的漸層彩霞,極富詩情畫意。當時在藏家熱烈響應下,歷經十四口競價,終以204萬台幣落槌成交。Lot 1060《淡江風光》在紫藍色夢幻般的山色下,河水平緩流淌,透出清明朗靜的氣息。在朝霞微映的水面上,前景綠色沙洲露水猶在,席德進以大筆渲染出河岸草木的蒼鬱與迷離,投向遠方遼闊江水的懷抱。淡江上往來如織的船隻雖已不復見,改以傳統紅藍舢舨船航行其間,此船形式承襲自清朝來往於大陸與臺灣的船舶,有祈求航行平安的寓意。在山勢沉穩、江水靈動的黎明時刻,獨自停泊於右岸的舢舨船,與疊嶂起伏的觀音山,形成右下與左上對角的構圖,小舟面朝這片壯麗娟秀的群山,彷彿正讚嘆於淡江清晨的朦朧及唯美。

      席德進《淡江彩霞》水彩紙  1979  57 x 75cm  。 景薰樓2021年春季拍賣會Lot1036

Lot 1060 席德進《淡江風光》水彩 紙 1978  55×75 cm 。來源:旅行、攝影與收藏家馬中欣得自席德進

 

 綜觀席德進的作品,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古屋、風景題材之外,飛禽鳥獸等動物題材也是其經常出現的畫題,尤以鴿子、鴨子和水牛占最大宗。如同席德進的恩師林風眠也喜愛描寫白鷺鷥與飛雁一般,寄情於各個真誠、單純的動物形象,同時也承接並消化老師那抑揚頓挫的筆法及東方韻味,將中國水墨畫技巧轉換到西方水彩畫中,使其筆下既可親又可愛的動物,無不令人悠然神往,因此廣深受收藏家歡迎。

 

    在這幅Lot 1061《春暉稚情》中,背景寥寥幾筆勾勒的蘆葦叢,令人聯想到乃師林風眠在白鷺鷥(圖一)系列的構圖,以水塘畔的叢生蘆葦,環繞著畫面中央的動物,兼採富水墨逸趣的筆觸,由下而上,一筆一劃形塑出植物的隨風搖曳與擺盪。在略帶蕭瑟的氣氛中,畫面主角——台灣番鴨特別突顯於畫面,三隻大小番鴨緊密相依,顯見母子間的溫暖親情。眾所皆知,席德進的素描功力深厚,從不打草稿。於此畫中,他在浸水的紙上施以一層淺灰藍的底色,便迅速以精準俐落的筆法,傳神地描摹這三隻趣味橫生的番鴨,呢喃欲語的神情,引人憐愛,而暈染而開的水分,位畫面蒙上一抹含蓄迷人的韻采。

Lot 1061 席德進《春暉稚情》水彩 紙 1975 41.5×75 cm

來源:收藏家馬中欣購自楊興生經營之第七畫廊(1985-1989)

(圖一)林風眠《春渚白翎》紙本設色 197769 x 68.6cm

景薰樓2018年春季拍賣會Lot20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