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秋季拍賣會- 陳蔭羆

 2023秋拍推薦— 陳蔭羆

1913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縣的美籍華裔藝術家陳蔭羆,12歲隨父親舉家遠渡太平洋,移民至美國加州,在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(現改稱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)(The Otis Art Institute)接受完整的西洋美術教育,直到19471949年間,時隔21年的時間,因受邀前往中國寫生,才終於踏上華人文化圈的心靈原鄉──中國。期間他不僅擔任廣東嶺南大學的短期客座講師,也與中國書畫家黃君壁(1898-1991)、嶺南畫派名家趙少昂(1905-1998)來往密切,親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精髓,探索中文文字的奧妙,鑽研書法藝術的用筆、造型以及水墨畫的技法運用,重新與中國建立起連結。從陳蔭羆1940年代的早期肖像畫,雖然佔其創作生涯十分短暫,卻已暗示出他內心對華人身分的深切思考。此階段他著眼於社會底層的群眾,例如華工、黑人及墨西哥裔等人物,採取社會寫實主義風格,以悲天憫人的胸懷,對社會進行深刻的觀察,刻劃下其深沉且複雜的神情與心理狀態。

 

步入1950年代,陳蔭羆返回美國後,源自歐洲的抽象表現主義大行其道,且在美國紐約發揚光大,其主張以基本的點、線、面等造型元素進行自動性的個人化表現,以激發內心深層的情感,令他聯想到中國書畫藝術的「以形寫神」概念,他擷取中國歷代文字體例上的轉變,陶文、鐘鼎文,乃至書法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的書體變化,進而拆解、解構、抽離文字的意涵,淬鍊其中的東方韻味於作品之中,並採借馬克.托比(Mark TOBEY,1890-1976)密集線條組成的結構表現,和傑克遜.波洛克(Jackson POLLOCK,1912-1956)運用滴漏法或拼組各式材質的創作形式,搭上這股現代藝術浪潮,發展出獨具東方書畫藝術內涵的抽象藝術風貌。

 

創作於1950年代的Lot1083《文字變奏系列》,將中國書畫材料加入西方現代繪畫當中,他以中國書畫特有的宣紙材料為創作的基底,把整張宣紙托裱到畫布上,再把從書法線條與字形結構所得的靈感,密密麻麻的直、橫、豎、點等黑色線條,間雜若隱若現的繽紛色彩,佈滿整個長條畫幅,不僅堆砌出紛雜且立體的視覺空間,時而突起,時而凹陷,也運用拼貼的手法,大量添加拓本殘片、宣紙碎塊、水墨線條及拓印紋理,並夾雜油彩,彼此相互疊加,塑造出畫家對中國歷代字體及中國歷史文化的無盡追憶。

 

Lot1083陳蔭羆《文字變奏系列》複合媒材 宣紙 裱於畫布 1950年代 143.7×77.5 cm
來源:2015年4月5日,蘇富比,附藝術家家屬親簽之作品保證書

Lot1084《抽象》採紅粉色調為基底,藍、黑兩色乾刷遊走,白色線條則自由穿梭,滿佈整個畫幅,同時憑藉線條的疏密分布,冷暖兩色所形塑的輕重感受,以及顏料厚敷創造的高低起伏,乃至於使用揉成團的宣紙紙筋黏貼表面,突兀地浮出二維平面,在在建構出畫面的虛實空間,並在多色彼此混雜交織的畫幅,輔以酌量的黃色點綴,平衡了隱匿其中的藍色暗流,成功地塑造出靜態畫面中生生不息的動態感,展現1960年代的陳蔭羆對中國書體文字更深層次的領悟,儘管文字造型不斷進行分裂與重組,仍飽含充沛的生命力,也象徵著中國書法藝術的重獲新生。

 

Lot1084陳蔭羆《抽象》複合媒材 畫布 1960年代
101.6×71.1 cm 來源:附藝術家家屬親簽保證書

書法藝術融合抽象表現主義,成為陳蔭羆最具標誌性的風格,促成他從具象藝術轉向抽象藝術的轉捩點,可從其晚年自述了解當中的緣由:「早年學習西畫,喜歡描繪窮苦人家、老人、小孩。自中國訪美之後,發現美國藝術已走向現代化之路,為迎頭趕上,於是,透過閱讀書籍,致力使自己的畫風由傳統邁向現代。」由此可見,陳蔭羆視中國繪畫的現代化為己任,積極透過東方獨具特色的方正文字為底蘊,將一筆一畫化為抽象線條或塊面,輔以宣紙與油畫顏料的層層添加,藉由不斷反覆佈局和創作,以排遣海外遊子心中對中華文化的無限想望。

 

另一件同樣以Lot 1085《抽象》為名的70年代作品,其恣意流動的線條筆觸相較5060年代更顯細密且破碎,甚至將各色線條進行視覺上的統合,使觀者在藍色調的主旋律之下,僅能察覺這些紅、黑、白、黃色的跳躍音符隱藏其間,相互應和與配合,使得畫面節奏的主導權,從粗細不一的線條,轉移至五彩繽紛的色彩,足見陳蔭羆在抽象藝術課題的轉換。觀者若遠觀此件作品,會感受到與新印象主義喬治‧秀拉(Georges Pierre SEURAT,1859-1891)所創始的點描法,有異曲同工之妙,各色彩經過畫家的緊湊安排,紅藍、黑白等對比與互補色相互輝映,產生視覺混色的效果,呈現有如內斂平靜的湛藍夜空,閃爍著點點繁星的畫面,璀璨奪目且熱鬧非凡。

 

Lot 1085陳蔭羆《抽象》油彩 紙 裱於畫布上 1970
98×60.5 cm  來源:附藝術家家屬親簽保證書

1960年代是陳蔭羆創作大量提煉自中國書法書體的時期,將中國文字的形體與意涵分離,以字體線條、結構、韻律等純粹的視覺語言,結合複合材料的紛雜並陳,呈現畫面的豐富與精彩度,一切和諧地統合在抽象元素之中,例如作品Lot1086《碑之痕》。此作品以淺色為基底,擷取中國傳統碑拓技術,將黑底白字的拓印意象融入西畫之中,糾結的白色線條自外而內,由細密轉粗獷,形象也由細碎乾擦轉為渾厚結塊,同時大面積的墨色擦染,以及特意勾勒的鮮明墨線,強調扭動文字的輪廓線,與紅、藍油彩進行色調上的調和,整體作品呈現古雅且現代的視覺新感受。

Lot1086陳蔭羆《碑之痕》 複合媒材 畫布 1960年代
70.6×55.7 cm 來源:2014年10月6日蘇富比,附藝術家家屬開立之作品保證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