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春季拍賣會──Lot1036 蕭如松《冬末》

「不論是書法或繪畫,每次提筆,對於比高峰聳立還高的美充滿憧憬。」──蕭如松

大半人生待於家鄉竹東的蕭如松,於1961年新竹縣立竹東高級中學(以下簡稱竹東高中),迎來他教職最後的27年,占其教學生涯最豐實的時光。他幾乎天天到學校美術教室報到,以此充作畫室進行創作,定時參加「省展」、「台陽展」與「青雲展」,亦於寒暑自辦「美術研習營」,義務指導學生畫畫。於竹東高中期間,培養出台灣中堅輩畫家潘朝森、藝術家雜誌社創辦人何政廣及新竹水墨畫家羅永貴等藝術人才,與此同時,他熱心為竹東中學規劃多項設計,例如1962年為禮堂繪製壁畫,以及設計學校校徽、校旗與校鐘。蕭如松表面雖一絲不苟、拘束嚴謹,卻樂於分享他對藝術的熱忱,認真向學生示範與指導,成為竹東高中師長口中的蕭老大,深受全校喜愛的傳奇人物。

據前竹東高中何崇賢主任教官描述蕭如松:「老師每天都很早到校。到校後,立即開窗、隨即他打掃美術教室的晨間工作。乾淨成為他的生活哲學。平常教室的打掃清潔工作不假別人之手,美術教室總是窗明几淨,一塵不染。」一生循規蹈矩、嚴以律己,執著且專注,從平實的日常生活耕耘出內在心田,

他匯聚豐富、濃郁的感情,以及超然精湛的水彩技法,展現凝鬱內斂的生命情操,綜觀其作品有如一段段冥想式的自我對話,於澄徹生命當中,靜思關照自我,不斷擦拭心中明鏡,成為苦行僧般的水彩畫家。

台灣水彩畫家當中,蕭如松可說是承繼日治時代,如藍蔭鼎(1903-1979)、李澤藩(1907-1989),以及隨國民政府遷台的馬白水(1903-2003)和席德進(1923-1981),將水彩藝術推向富有彩墨、油畫般的味道,色彩偶有濃郁偶有清淡,筆觸時而圓潤潮濕,時而乾擦碎裂。1970年代「畫我家鄉」主題,是蕭如松風景畫中最具新竹地方風土的創作,其中創作於1976年的Lot1036《冬末》,同年針對同一景色共有兩張作品,另一張曾分別出現於香港蘇富比1997年與2018年的秋拍,名為《早春》。然而Lot1036《冬末》最早在「台陽展」與「青雲展」展覽時,此作亦為《早春》,後來於阿波羅畫廊展出時,蕭如松將其改名為《冬末》。此系列研究是以早晨、中午和日落的光線變化為軸,探討太陽主題的創作。畫面描繪新竹縣境內的頭前溪,當時頭前溪底會種植一畝畝綠油油的稻田,休耕時節則會物盡其用,種植大面積的白蘿蔔田,不僅葉子可作綠肥,也得以增加收成與收入。

 

Lot1036《冬末》前景由點點亮白構成的蘿蔔花田,極為閃耀奪目,中景採簡化造型的叢叢樹形與遠山,在一片黃、綠、藍中間色調的統合之下,介於冬春交替的景色,格外平易近人。太陽高掛天際,照射下和煦光線,以灰紫羅蘭色、層層堆積的線條,表現太陽周遭的光暈,展現中午時分頭前溪底,那熠熠生輝的盛開蘿蔔田。

蕭如松《早春》,水彩 紙,1976年,71 x 100 cm

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,「現代亞洲藝術」,Lot825